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2008年,时年已经86岁的抗战老兵谢春生,在历经无数次失望后股票配资实盘怎么样,终于寻得了亲人。
终见时年已经106岁的老母亲,泪水止不住地从谢春生的眼眶中流出,从他满脸皱纹的脸上划过后,落在了母亲的衣衫上。
71年的分别,71年的思念,71年的等待,无数次午夜梦回时,泪湿沾巾的难过终于在这日得到了回应,谢春生就宛如一个孩子,久久抱着母亲不肯松手。本以为他终于得以陪伴在母亲身旁,弥补他71年不曾尽孝的遗憾,谁曾想当晚母亲就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了。
而离开时,母亲的嘴角是弯着的……或许,她卧病在床多年还能够坚持到此时,也就是因为在等她那15岁就偷偷离家参军抗日的儿子回家。这日得以如愿,想必她是无憾而终的!
谢春生出生于1922年,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每日都过着心惊胆战。但所幸他的家乡没有因军阀间的争权夺势而受苦,他与妹妹的童年也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过得相对幸福。只是这份安稳的幸福没有一直伴随着他。
1937年,日军大举调兵遣将企图“三个月拿下中国”,以“七七事变”掀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虽然“三个月”简直是无稽之谈,但日军所到之处百姓皆受尽了苦难。谢春生的家乡亦然。
展开剩余76%无奈之下,他们一家四口只得离开家乡一路逃难。可是上天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幸运,父亲为了掩护他们娘仨不被日军发现,在逃难路上故意将巡逻的日军往反方向引,最终死在了日寇的刺刀下。
随后他们娘仨兜兜转转许久,才终于在上海一处偏远山村落了脚。家中没了顶梁柱,母亲整日都在为了如何养活两个孩子而忧心,谢春生却一心想着如何给父亲报仇雪恨,如何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彼时,全面抗日的号角声越吹越响,对于参军抗日,谢春生越来越心之所向。他知道母亲是舍不得他去的,他也不放心母亲和妹妹,可是国仇家恨加在一起,他最终还是在亲情和国家之间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悄悄地跪在了母亲的房门外磕了三个头后,朝着白天路过村子的军队前去的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谢春生没读过什么书,既不懂政治决策,也不懂军队流派有哪些,于他而言他只要知道自己加入的队伍是要去抗日的就行。就这样,他成了一名国军,一名抱着自己和鬼子一命换一命也不亏的想法的抗日军人。
很幸运,纵然他在7年抗日过程中受了很多次伤,他都只是和死神擦肩而过,他坚持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天。得知消息那一刻,想着终于可以回家的谢春生喜极而泣,抱着战友哭得像个孩子一样。那是他参军以来第一次哭,可想而知其中掺杂了多少复杂的情感。
然而事实并未朝着他所盼的那样发展,很快解放战争就打响了。
作为中国人,他不懂为何要自己人打自己人;但作为军人,他只得服从命令。
1949年,战争结果风向逐渐明朗,又一次以为战争即将要结束的谢春生已经开始期待回家了,殊不知随着一纸调令传到了他所在的部队后,他这12年来的夙愿变得更加难以实现了。
很快,他所在的部队开始往台湾转移,他有想过为了家中的母亲、妹妹当“逃兵”,但上天并未给他这个机会。这一退,彻底断了他和家人的联系。
2008年底,早就于1981年9月就提出的“三通(通邮、通商与通航)”终于得以实现。在推动经济合作发展的同时,身居台湾的抗战老兵的寻亲之路也更加宽阔了。谢春生得知喜讯,立即向有关部门递交了资料,不久便寻到了他记忆中家所在的位置。
80年代末,仍在宝岛台湾为“回家”作殊死斗争的老兵
71年风雨,他记忆中的家早已变了模样,离家时仅有15岁的少年也早已白发苍苍,但所幸他的母亲和妹妹还在家中等着他。
时隔71年的相拥,用无尽的泪水诉说了一切。这一天虽然来得有些晚,但比起那么多余生都不曾回大陆一趟,也未曾打听到亲人消息的老兵们,谢春生及其家人终究是多了份幸运的。
哪怕母亲只是见了儿子一面就与世长辞,谢春生也未能尽更多的孝也是幸运的。
小时候,孩童们总是不懂余光中,不知家乡意味着什么,更不知愁从何而来;长大后才知,回家成了人这生最长的路。对于抗战老兵们而言,甚至那条路既不知在哪,也不知如何去走,更不知道路的那头是否有人等着自己……
[图片5]
真心祝愿老兵们可以早日回家股票配资实盘怎么样,早日寻得亲人,也愿这天下所有人都能不懂乡愁是何滋味。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