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将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炒股杠杆可以加到多少倍,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期多家银行调整活期利率,券商也相应调整。有分析人士认为,保证金账户存款利率下调对个人客户影响不大,但因为客户数量较为庞大,会对券商保证金利差收入有所影响。
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新材”)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 IPO 进程备受瞩目。这家家族企业在谋求上市的道路上,看似前景光明,实则暗礁涌动。业绩表现上的起伏不定,背后隐藏着产品结构单一、研发乏力等诸多棘手问题;家族式的治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渐显露出内部控制和决策风险的弊端。江南新材究竟能否在重重挑战中成功突围,顺利踏上资本市场的新征程?让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故事。
一、业绩波动背后的发展隐忧
江南新材主要经营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下游主要对接 PCB 制造企业。在 2019 年至 2023 年期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 29.90 亿元、35.98 亿元、62.84 亿元、62.30 亿元、68.18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0.61 亿元、0.73 亿元、1.48 亿元、1.05 亿元、1.42 亿元。表面上看,公司业绩整体呈增长态势,但深入分析则会发现诸多问题。
2021 年公司业绩出现暴增,然而 2022 年却遭遇营利双降的困境,2023 年虽再次实现增长,可增速已明显下滑。这种不稳定的业绩表现背后,与公司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密切相关。在报告期各期,铜球产品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分别达到 94.62%、97.12%、95.34%、89.28%、87.07%。当 PCB 制造行业处于爆发期时,江南新材凭借铜球产品的销售自然能够实现业绩的水涨船高。但自 2022 年开始,PCB 行业整体景气度显著下行,市场需求萎缩,公司新扩产能的释放受到较大影响,业绩增长趋势随之戛然而止。
更为严重的是,江南新材研发能力的孱弱,极大地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潜力与盈利能力。其铜球产品采用 “铜价 + 加工费” 的定价原则,利润主要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加工费,这也导致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从数据上看,2019 年至 2023 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966.16 万元、1369.74 万元、1968.90 万元、2195.25 万元、2618.48 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 0.32%、0.38%、0.31%、0.35%、0.38%,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差距悬殊。例如铜冠铜箔、中一科技、德福科技等同行企业在 2019 年至 2021 年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 3.01%、2.77%、2.44%,接近江南新材的十倍。即便江南新材在后续更新的上会稿中新增研发费用率较低的承安集团作为可比公司,将 2021 年同行研发费用率均值下调至 1.89%,但 2021 年至 2023 年,江南新材研发费率仍远远逊色于可比公司 1.89%、1.88%、2.10% 的均值。
研发投入的不足,直接反映在公司毛利率上。2019 年至 2023 年,江南新材综合毛利率仅为 3.84%、4.89%、4.16%、2.91%、3.40%,常年保持在个位数水平,明显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低毛利率使得公司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置,更像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厂。这种模式不仅使公司上游面临铜价波动带来的巨大业绩影响风险,下游也难以对 PCB 企业形成产品溢价,公司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较弱。一旦遭遇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下游客户需求减弱等外部环境变化,江南新材的业绩就可能出现剧烈下滑。例如在铜价大幅上涨时,由于公司无法将成本完全转嫁,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而当 PCB 企业减少订单时,公司单一的产品结构又难以通过其他产品弥补损失。
在申报上市前,江南新材还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引入了外部投资者林卓夫和魏文莹,而他们分别是公司客户东莞市荣泓电子有限公司和梅州市盈鸿金属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因为在这两名客户入股后,江南新材对其销售额开始持续增长,且向该客户销售产品的平均单价基本上略高于市场平均售价。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是否存在通过 “股权换订单” 来突击推高业绩,以及潜在利益输送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么公司的业绩增长就并非基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产品优势,而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这将对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埋下巨大隐患,也损害了其他股东和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江南新材计划募资 3.84 亿元,主要用于年产 1.2 万吨电子级氧化铜粉项目、研发中心项目、营销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其中,年产 1.2 万吨电子级氧化铜粉项目作为主要扩产项目,公司声称将有助于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然而,在当前行业供过于求、产业链企业业绩普遍承压以及自身竞争力并不占优势的大背景下,江南新材募资扩产的必要性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一方面,市场需求的萎缩可能导致新增产能无法有效消化,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如果公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发能力弱、产品单一等问题,即使扩大生产规模,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反而可能进一步加重公司的经营负担,使公司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二、家族治理模式下的风险与弊端
江南新材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控股股东为徐上金,实控人为徐上金、钱芬妹夫妇,二人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高达 64.4% 的股份,而其他股东持股则较为分散,引入的外部投资者持股比例均不超过 5%。如此股权结构意味着公司的控制权紧紧掌握在实控人家族手中,即便引入了外部股东,也难以对公司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在公司的董事会席位及关键职位人员构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公司董事会成员共 6 名,高级管理人员 5 名,其中绝大多数重要职位均由徐家人担任。公司董事长是徐上金,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为其大儿子徐一特,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是大儿媳赵一可,另一位董事、副总经理是二儿媳孙佳丽,甚至徐上金小儿子徐岳,仅为大专学历,也担任了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职务。家族成员在公司治理中的全面主导,使得企业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家族内部。
在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式的集中控股和管理模式确实能够带来决策高效性和运营稳定性的优势。家族成员之间由于血缘关系,沟通成本较低,信任程度较高,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抓住商机。同时,家族成员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更愿意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付出努力,有利于企业在起步阶段快速积累资源和拓展市场。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过度集中的股权和决策权结构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当公司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时,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家族成员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亲情关系而忽视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的风险增加。例如在重大投资决策时,可能因为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仅凭家族内部的主观判断就做出决定,从而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在江南新材的高级管理人员中,仅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吴鹏为非徐家人。吴鹏虽有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高级副总裁的工作经历,但面对股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的徐家,其能否真正发挥规范公司内控管理的作用充满不确定性。招股书中,江南新材也承认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将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从公司日常经营治理来看,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在关联方资金拆借方面,2019 年,江南新材向南洋汽摩集团有限公司拆入资金 200 万元,向徐上金拆入 900 万元,向鹏鲲信息拆入 520 万元,对南洋汽摩集团有限公司的拆入利率为 4.35%,其他则是零利率;2020 年和 2021 年也存在向徐上金、鹏鲲信息等关联方的资金拆借行为,且大多为零利率。尽管公司从独立董事意见、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确认等角度表示不存在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形,但由于公司股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股东和管理层基本为自家人,独立董事身兼数职,其监督作用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在财务内控方面,江南新材存在诸多风险点。2019 - 2023 年,新三方回款数额攀升迅速,分别为 2165.46 万元、1384.99 万元、4171.01 万元、9249.40 万元、20692.43 万元。第三方回款背后涉及的财务真实性以及内控有效性是 IPO 监管部门重点关注问题,尤其是回款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虚构交易或调节账龄等情况。同时,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2019 - 2023 年分别为 3.05 亿元、4.64 亿元、6.99 亿元、7.44 亿元及 9.85 亿元,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却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分别为 10.83 次 / 年、9.35 次 / 年、10.81 次 / 年、8.64 次 / 年、7.89 次 / 年。虽然应收账款回收较快,但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很低,且在回笼资金速度看似良好的情况下,公司竟然还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2019 - 2023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 -12,496.67 万元、 -30,677.33 万元、 -56,997.78 万元、 -57,955.77 万元、 -82,164.27 万元。应收账款的种种异常情况需要投资者高度警惕,因为这其中可能存在财务造假风险,如配合虚增收 入造成应收账款虚增、虚构回款、减少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少计提坏账准备以虚增净利润等。即便不存在财务造假,公司在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方面也亟待加强。
此外,江南新材在 2019 - 2022 年上半年还存在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的情况。社保缴纳比例分别为 65.12%、78.65%、82.57%、83.81%、83.82%;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更是低至 0、76.12%、84.31%、82.49%、80.3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是法定义务,江南新材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规定,也反映出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严重缺失。直到申报上市,公司员工五险一金缴纳比例才有所提升,这难免让人怀疑公司此前是为了规避审核监管压力而进行的临时调整,而非真正意识到企业对员工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影响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进而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江南新材家族治理模式下的种种问题已成为公司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隐患,亟待解决。
江南新材在 IPO 之路上可谓荆棘丛生,业绩波动背后的隐患、家族治理模式的风险以及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等问题。若公司不能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加强内部控制,优化产品结构炒股杠杆可以加到多少倍,提升研发能力,规范企业治理。而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在面对此类企业时,也需保持高度警惕,审慎做出投资决策。江南新材的未来,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能否在困境中实现自我救赎,我们拭目以待。